劍靈赤水洛水神功牌在哪換(劍靈赤水神功牌在哪里換)
作者:佚名 來源:本站 時間:2025-01-18 點擊:次
1. 劍靈赤水神功牌在哪里換
玩家使用神功牌a作為提煉對象,并將另一塊不同屬性的神功牌b作為祭品,再添加一塊“神功石”材料以及100金幣,即可通過合成獲得一塊傳說級別的神功牌。
所得的傳說級別神功牌,兼有a和b的雙重屬性,也就是將之前兩塊神功牌附加的屬性疊加在了一起?梢宰屚婕彝瑫r擁有兩塊的神功牌效果。
2. 劍靈武仙神功牌在哪換
神功牌建議武乾,不建議轉(zhuǎn)武仙,會掉秒傷,秘功牌做最新的明天就可以了
3. 劍靈赤水神功牌屬性
劍靈劍士無限拔刀基礎(chǔ)使用方式:
1、使用QE的無敵時間來躲避一些BOSS的必殺技能(SS和強化后的五連斬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2、使用Q技能切換至拔劍姿態(tài)輸出:平砍積累能量->按Q切換至拔劍姿態(tài)->使用拔劍傾斜能量制造傷害。(1)劍術(shù)姿態(tài)下,先釋放E,無法釋放Q。(2)劍術(shù)姿態(tài)下,先釋放Q,切換至拔劍姿態(tài),可以再釋放E。(3)劍術(shù)姿態(tài)下,釋放強化后的天隙流光,切換至拔劍姿態(tài),釋放E,切換至劍術(shù)姿態(tài),再釋放Q,切換至拔劍姿態(tài),可以再釋放E。只要有足夠的技能可以不斷切換到拔劍姿態(tài),那么就可以無限使用E。擴展資料:目前劍士分為三個派系:氣劍、快劍、御劍。氣劍:對比快劍來講,上手比較簡單,輸出手法沒有那么繁冗,很容易就能打出該系的極限輸出,但是網(wǎng)絡要求極高。對比御劍來講,輸出稍有欠缺,輸出手法較為復雜,在身為主仇恨的條件下輸出環(huán)境沒有御劍那么優(yōu)良,但機動性與存活率比御劍高,擁有拔劍姿態(tài)的移動加速效果,擁有火龍甲減傷。PVE加點:可以結(jié)合副本需求把火龍甲改成恢復強化,強化點如果沒有超神就去掉真火龍連斬點天隙流光,部分召喚型BOSS可以點出刺殺,用牽引飛燕劍集中小怪然后集火秒殺。神功牌:前期推薦赤水神功牌,能夠有效地增強氣劍的輸出,減少火龍連斬的空檔時間。后期做出無窮神功牌強化爆發(fā)輸出。
4. 劍靈神功牌怎么換
玩家使用神功牌A作為提煉對象,并將另一塊不同屬性的神功牌B作為祭品,再添加一塊“神功石”材料以及100金幣,即可通過合成獲得一塊劍士無窮神功牌。
5. 劍靈的神功牌和秘功牌在哪里弄
神丹是兌換秘功牌/神功牌的唯一材料,而且需求量也非常大,加上商城售價也貴,神丹獲取并不是很容易,最快速的方法就是靈丹精髓+仙丹精髓然后兌換處神丹,不過這個比較花錢,大部分平民玩家還是承受不起的。今天就給大家說下,比較簡單而且少花錢就能獲得神丹的方法。
暴徒之島現(xiàn)在已經(jīng)簡化了,一般普通玩家都是可以打的過,掉落貓咪盜賊團之證數(shù)量還可以接受,正常都能出個4五個,而且不需重置石,需要肝神丹的玩家不妨可以在暴徒之島刷些貓咪盜賊團之證去兌換神丹。這里應該也算是肝神丹最快的地方了。
還有就是投影寺院和最新出神器修煉場這兩個地方掉落的材料不單可以兌換神功牌,多余出來的材料還能拿去兌換神丹,需要的數(shù)量也不多。只不過平民玩家打投影寺院還算簡單,新的神器修煉場就比較吃裝備和手法。就不建議玩家多刷,每天打一把就差不多,運氣還能掉落龍虎武器箱子1段。
最近劍靈出的活動都有神丹送,玩家每天完成指定任務,第二天去網(wǎng)頁刷新積分,就能積分去兌換神丹了。雖然有點難,但是適合那些不花錢的玩家!
6. 劍靈秘功牌在哪里換
劍靈刺客中選雷系炎魔4R刺客,在低端裝備的時候,可以不吃本身的裝備屬性,4R卡刀不會缺內(nèi),而且不吃暴擊屬性,只要一個密攻就可以玩的很滋潤,而且,刺客的斗志對4R加成很大,低端裝備的時候,通過4R的吸血能力也可以在副本里增強存活能力。
7. 赤水神功牌在哪里兌換
唐朝名將李光弼傳 進軍河北,初戰(zhàn)告捷 李光弼(708—764),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人。父李楷洛,原為契丹族酋長,武則天時歸附唐朝,先后任左羽林大將軍、朔方節(jié)度副使,封薊國公,以驍勇善戰(zhàn)聞名,在一次反擊吐蕃的戰(zhàn)斗后,死于歸途中,贈營州都督,謚曰忠烈。李光弼從小為人嚴肅,深沉而剛毅,喜歡讀班固的《漢書》。開始入軍旅任左衛(wèi)郎,以后累遷左清率兼安北都護。天寶五載(746),得到河西節(jié)度使王忠嗣的青睞,補為兵馬使,充任赤水軍使。王忠嗣特別器重他,常說:“光弼必居我位!碧鞂毷d(754),李光弼進為朔方節(jié)度副使,知留后事。 翌年,“漁陽鼙鼓動地來”,震驚中外的安史之亂,李光弼在艱難的平叛戰(zhàn)爭中得以發(fā)揮其軍事才干,因而使他成為“中興名將”。 唐玄宗晚年荒怠朝政,政治日趨腐敗,對安祿山叛亂缺乏充分的思想準備和軍事防御,因此,安祿山自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于范陽起兵南下,所過州縣,多望風瓦解,勢如破竹,只用了三十多天的時間,即迅速攻占了河北、河南大部,東都洛陽也陷于叛軍之手。玄宗一面命哥舒翰率十幾萬大軍駐守潼關(guān),阻止叛軍西進,另一方面下令朔方、河西、隴右各節(jié)度使率兵趕赴京師。經(jīng)郭子儀推薦,李光弼被任命為河東節(jié)度使,又加任魏郡太守、河北道采訪使等職。至德元載(756)二月,率蕃、漢步騎萬余人及太原弓弩手三千人東出井陘,以收復常山郡。 常山郡(治今河北正定)是河北的軍事要地,其“地控燕、薊,路通河、洛”,西有井陘之險,是叛軍南北的咽喉之地。李光弼率軍進至常山,郡內(nèi)團練兵(地方部隊)立即響應,捆綁叛將安思義出降。李光弼由大西北剛到河北,人地兩生,便親自為他解綁,好言勸降了他,并詢問他一些軍事情況。安思義很受感動,遂向李光弼出謀劃策說:“大夫士馬遠來疲敝,猝遇大敵,恐未易當;不如移軍入城,早為備御,先料勝負,然后出兵。胡騎雖銳,不能持重,茍不獲利,氣沮心離,于時乃可圖矣。思明今在饒陽,去此不二百里,昨暮羽書已去,計其先鋒來晨必至,而大軍繼之,不可不留意也!崩罟忮鲇X得他言之有理,遂將軍隊開進城中待敵。①史思明聞報常山失守,立刻停止圍攻饒陽,迅速率大軍趕來。第二天黎明,先頭騎兵即奔至常山城下,史思明也隨之而到,共有二萬多騎兵,直壓城下。李光弼命五千名步兵從東城門出戰(zhàn),叛軍卻堵住城門不肯后退,唐軍不得出。李光弼遂命五百名弓弩手于城上齊射,叛軍只得后退;李光弼又把弓弩手一千人分為四隊,輪番射敵,叛軍招架不住,史思明收軍于道北。李光弼又出兵五千人,于道南組成槍城,夾滹沱水布陣;思明屢次以騎兵搏戰(zhàn),唐軍弓弩手亂箭齊射,叛軍紛紛落馬,人馬中箭者過半。史思明見只用騎兵難以取勝,暫時退下陣去,等步兵趕到再行決戰(zhàn)。 、 本節(jié)材料依據(jù)新舊唐書本傳者,不再一一注出。 ① 《資治通鑒》卷二一七,肅宗至德元載。 這時,忽然有人來報告說:叛軍步兵五千人從饒陽來,晝夜行軍一百七十里,如今正在九門南逢壁(今正定縣東)休息。李光弼聞報,立刻派出數(shù)千輕騎,偃旗息鼓,悄悄奔至逢壁,此時,叛軍正在吃飯,唐騎兵一陣沖殺,猶如秋風掃落葉一樣,幾乎斬盡殺絕。史思明失去步兵,勢孤力單,只好退守九門縣。李光弼初戰(zhàn)告捷,河北軍民受到鼓舞,常山郡所屬九縣,唯九門、蒿城尚為叛軍據(jù)守,其余七縣重又歸唐。 河北大部分郡縣仍為叛軍占據(jù),李光弼雖收復常山郡大部,但由于孤軍深入叛軍腹地,史思明又常用騎兵斷絕糧道,因此其處境一時仍十分困難。這年四月,郭子儀亦率大軍至常山,與李光弼會師,蕃、漢步騎計十余萬,官軍力量大為增強。李光弼與郭子儀進擊史思明,于九門城南大敗叛軍。叛將史思明逃奔趙郡(今河北趙縣),蔡希德逃往洛陽向安祿山求援。李光弼又乘勝進攻趙郡,一戰(zhàn)破城,史思明又逃往博陵(今河北定縣)。李光弼軍紀嚴明,當攻破趙郡后,他坐在城門上,每逢見到搶劫了財物的士兵,立命歸還原主,城中百姓大悅。于是“景城、河間、信都、清河、平原、博平六郡皆結(jié)營自守,以附光弼”。 五月,李光弼與郭子儀回師常山,史思明收散卒數(shù)萬尾隨其后。郭子儀與李光弼先選驍騎輪番挑戰(zhàn),持續(xù)了三天,弄得叛軍人困馬乏,迫使史思明退軍,官軍又乘機追殺,于沙河大敗叛軍。這時,安祿山使蔡希德率步騎二萬北上,加入史思明軍;又使牛廷珍從范陽等郡發(fā)兵萬余人增援。這樣史思明軍又猛增至五萬余人,其中同羅、曳落河(即壯士)占五分之一。因此,叛軍一時聲勢大振,遂鼓噪而來。李光弼與郭子儀一面“深溝高壘”,一面又采取了“賊來則守,去則追之,晝則耀兵,夜斫其營”的靈活機動的戰(zhàn)術(shù)①,叛軍日夜不得休息。數(shù)日之后,叛軍銳氣盡挫,李光弼則與郭子儀抓住戰(zhàn)機,與叛軍在嘉山?jīng)Q戰(zhàn),大破叛軍,斬首四萬級,俘虜千余人。在混戰(zhàn)中,史思明跌下戰(zhàn)馬,丟失了頭盔與靴子,露出發(fā)髻,光著腳,拿著折斷的半截槍,至日暮才狼狽逃回軍營。他感到軍營難以堅守,遂棄營逃往博陵,李光弼隨即包圍了博陵。 李光弼、郭子儀的嘉山之戰(zhàn),是平定安史之亂中的首次大捷,它沉重地打擊了叛軍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河北軍民的抗敵斗爭,河北十余郡皆殺賊守將而相繼歸唐,叛軍從范陽至洛陽的南北通路再次受阻,叛軍“往來者皆輕騎竊過,多為官軍所獲,將士家在漁陽者無不搖心”②。 固守太原,痛殲叛軍 李光弼與郭子儀在常山站穩(wěn)腳跟后,便上言玄宗,請求率兵北擊范陽,以搗毀叛軍巢穴。這時,叛軍西部受阻于潼關(guān),南部受阻于睢陽,北路又幾乎斷絕。在安祿山一籌莫展的時候,唐玄宗卻錯誤地決定讓鎮(zhèn)守潼關(guān)的哥舒翰出關(guān)作戰(zhàn),致使哥舒翰十幾萬大軍一戰(zhàn)而潰,潼關(guān)失守。接著玄宗逃往成都,西京長安也淪陷了。整個形勢急轉(zhuǎn)直下,李光弼與郭子儀不得不撤兵西守井陘,以阻止叛軍西進河東。 不久,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肅宗組成了新朝廷,又調(diào)集諸路軍馬,重新部署兵力,以收復失地。李光弼奉命率軍會師靈武。接著,肅宗任命李光弼為戶部尚書,兼太原尹、北京(唐稱太原為北京)留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率景城、河間郡兵五千人開赴太原。 、 ② 《資治通鑒》卷二一八,肅宗至德元載。 在李光弼開赴太原前,原節(jié)度使王承業(yè)軍政荒亂,玄宗命侍御史崔眾代其職務。崔眾為人驕橫,輕侮兵將,李光弼就任時又不肯即時交出兵權(quán),光弼將崔眾拘禁待斬。這時恰好使者奉敕來拜崔眾為御史中丞,李光弼執(zhí)法如山,不理會敕令,并斬釘截鐵地對使者說:“今只斬侍御史;若宣制命,即斬中丞;若拜宰相,亦斬宰相!笔拐呶窇植桓倚啤R钊,將崔眾斬首示眾,“威震三軍”。 至德二載(757)正月,叛軍已攻占了繞陽、趙郡、常山數(shù)郡,河北全境落入叛軍之手,這時叛將史思明從博陵,蔡希德從太行,高秀巖自大同,牛廷玠自范陽,四路軍馬計十幾萬人,同時向太原進發(fā),來勢兇猛。史思明對諸將說:“光弼之兵寡弱,可屈指而取太原,鼓行而西,圖河隴、朔方,無后顧矣!”企圖在攻克太原后,長驅(qū)直入,以攻占唐西北重地。光弼先經(jīng)河北苦戰(zhàn),后赴靈武時精兵皆已留下,如今手下只有團練兵等烏合之眾尚不滿萬人,眾寡懸殊。一聽說叛軍十幾萬鼓行而來,部將們莫不大驚失色,紛紛建議軍民一起動手加固城防。李光弼則不以為然,他說:“太原城周四十里,賊垂至而興役,是未見敵先自困也!庇谑怯H自率士兵與百姓在外城掘壕以自固,并做土坯數(shù)十萬塊,將士們都不知有何用。當叛軍兵臨太原城下后,猛烈攻城于外,光弼則令士卒用土坯增壘于內(nèi),壞輒補之。李光弼又制作拋石車,從城上飛射巨石,一發(fā)則擊斃叛軍二十多人。叛軍一時傷亡很大,被迫退后距城幾十步遠。①史思明率十幾萬大軍圍攻太原,滿以為能馬到成功,不料一個多月也未能攻克。他開始改變戰(zhàn)術(shù),選驍騎組成游兵,并約定說,我攻其城北,你們則奔城南,我攻城東你們則奔城西,利用一切空隙攻城。但史思明這一聲東擊西的戰(zhàn)術(shù)未能奏效,因為李光弼軍令嚴整,雖不見叛軍來攻城,警戒巡邏未曾松懈。叛軍在城下大聲辱罵,以激官軍出城作戰(zhàn),李光弼則選用善挖地道者從城內(nèi)向外挖地道。叛軍只顧仰著臉辱罵,忽然被唐軍拖入地道,然后押到城上斬首示眾。從此,叛軍行走時,提心吊膽,往往低頭看地,唯恐被拖入地道中去。叛軍又用云梯攻城,還修筑土山,光弼則挖地道,一靠近城,云梯與土山則陷入地道中,梯毀人亡。 惱羞成怒的史思明命叛軍拼死攻城,李光弼詐降,派人與史思明約定某日出降,卻暗中把地道挖到叛軍營內(nèi),營房底下幾乎挖空,先用木頭支撐著。至約定投降這一天,先派裨將數(shù)千人出城,裝作投降的樣子,叛軍將士拭目相看,不設防備。忽然轟隆一聲,營中地陷,死傷千余人,叛軍驚亂喊叫,亂成一團。李光弼乘機鼓噪而出,斬首與俘虜萬余人。 當史思明圍攻太原處于進退維谷之際,叛軍發(fā)生了內(nèi)訌,安慶緒殺死了安祿山,自立為皇帝,下令史思明歸守范陽,留下蔡希德仍圍攻太原。這時,叛軍上下離心,李光弼及時抓住這一戰(zhàn)機,率敢死士出擊,大破叛軍,斬首七萬余級,蔡希德奪路逃命,軍資器械,全都拋棄不管了。自此,遂解除了叛軍對太原的包圍。 李光弼的唐軍不滿萬人,卻以一當十,同十余萬叛軍巧妙周旋了五十多天,殲滅了七萬多人。在此期間,他在城東南隅設一幕帳,早晚即在帳里處理軍務,從未回府,與將士同甘共苦。他有時路過府門,也不回顧。解圍三① 《資治通鑒》卷二一九,肅宗至德二載。 天后,軍務處理完畢,才回府第。李光弼以少勝多,轉(zhuǎn)弱為強,成功地堅守太原,不僅守住了河東的這座軍事、政治要地,而且打破了叛軍進犯西北的軍事計劃,有效地保護了唐肅宗在西北的大本營,并從容組織力量平定安史之亂。 激戰(zhàn)河陽,力挫敵鋒 乾元元年(758)十月,郭子儀與廣平王李俶率軍收復了東、西兩都,并與李光弼等九節(jié)度使率軍六十萬將安慶緒圍困于鄴城(今河南安陽),史思明率十三萬大軍從范陽南下,以救安慶緒。第二年三月,雙方大戰(zhàn)于安陽河之北。由于唐軍缺乏統(tǒng)一指揮,步調(diào)不一。加上一交戰(zhàn),忽然狂風驟起,飛沙走石,霎時天昏地暗,雖近在咫尺卻不相辨。兩軍大驚,官軍一潰遂不可收拾,其他諸軍損失慘重,唯李光弼與王思禮“整勒隊伍,全軍以歸”①。這年七月,郭子儀遭宦官魚朝恩讒毀而解職,李光弼代其朔方節(jié)度使、兵馬副元帥之職,并知諸節(jié)度行營。李光弼奉命離開太原,走馬赴東都上任。不久,史思明分四路南下,兵臨汴州(治今河南開封)。汴滑節(jié)度使許叔冀未能遵照李光弼堅守的指示行事,一戰(zhàn)失利,投降了叛軍,致使東都無險可守。李光弼認為叛軍乘勝而來,利在堅守,不利速戰(zhàn)。洛陽之北的河陽(今河南孟縣)北連澤、潞兩州,利則進取,不利則退守,表里相應,使叛軍不得西進。于是他整軍退守河陽。史思明進入洛陽時,已人走城空,一無所獲,他又怕李光弼從背后襲擊,不敢居洛陽宮,退駐白馬寺南,并于河陽南筑造月城,與李光弼軍南北對峙。 史思明有良馬千余匹,每日于河南岸洗馬,以示其多。李光弼于諸營搜羅牝馬五百匹,當史思明的良馬來到水邊時,群牝馬嘶鳴不止,史思明戰(zhàn)馬聞牝馬叫聲,皆浮河水而來,被唐軍抓獲趕到城內(nèi),史思明千余匹良馬一時喪失殆盡。史思明欲斷絕唐軍糧道,李光弼駐軍野水渡設防。傍晚回河陽城,留下部將雍希顥率千余人守柵寨,并對他說:“賊將高暉、李日越、喻文景皆萬人敵也,思明必使一人劫我,我且去之,子領(lǐng)卒待賊于此,至則勿戰(zhàn),降則俱來!敝T將莫明其妙,有的還覺得好笑。這天,史思明果然召來李日越,讓他引兵至野水渡,襲劫光弼軍營。最后還告訴他說:“必獲李君,不然無歸!崩钊赵铰黍T兵于凌晨突至野水渡唐軍營,方知李光弼已回城,怕回去被史思明殺害,遂投降,與雍希顥一同來拜見。將士們無不佩服李光弼料事如神。①得此消息,史思明氣極敗壞,列戰(zhàn)船數(shù)百艘,前面是火船,欲順流燒毀河上浮橋。李光弼事先制造了數(shù)百根百尺長竿,后邊以巨木支撐著,竿頭裝用氈包著的鐵叉,以阻止火船。由于火船不能靠近浮橋,不一會自焚而滅。光弼軍又于橋上發(fā)射炮石,叛軍戰(zhàn)船多被擊中而沉入水中。最后史思明損兵折將,狼狽敗逃。①史思明重整旗鼓,再次進攻河陽。河陽有南、北、中三城。李光弼命驍將李抱玉守南城,自己據(jù)守中城,兼顧北城。史思明與偽宰相周摯先攻南城,李抱玉血戰(zhàn)兩天,殺傷甚多,史思明攻不下,改命周摯攻中城。李光弼先于城外設置木柵,柵外挖壕,深、寬各二丈,由大將索元禮據(jù)守。周摯依仗人多勢眾,直逼木柵。又用車運土填壕,并開柵為門。當叛軍剛進柵門,立腳未穩(wěn)時,索元禮率敢死士突然沖出,奮勇殺敵,大敗叛軍。 ① 《資治通鑒》卷二二一,肅宗乾元元年。 、 《太平廣記》卷一八九。 、 《資治通鑒》卷二二一,肅宗乾元二年。 周摯收兵,整軍布陣,猛攻北城。李光弼立即率軍進入北城。這是一場殊死戰(zhàn)。李光弼命其將郝廷玉率三百名騎兵攻擊敵陣西北角,又命論惟貞率二百名鐵騎攻擊東南角,其余將士進擊中部。他與諸將約定:要視麾旗作戰(zhàn),如麾旗揮動緩慢,任你們自由沖殺;如連揮三下觸地,則萬眾齊入,拼死沖殺,少退者格殺勿論。他常把短刀置入靴中,這時對諸將說:“戰(zhàn),危事,吾國之三公,不可死賊手,萬一戰(zhàn)不利,諸君前死于敵,我自刎于此,不令諸君獨死也!北硎臼呐c諸將同生共死。部署已畢,諸將率軍沖入敵陣。經(jīng)過一陣廝殺后,李光弼見時機成熟,連揮三下,麾旗觸地。唐軍立時奮勇百倍,呼聲震天動地,一起拼命沖殺,叛軍抵擋不住,潰不成軍。這一仗,叛軍被斬首千余級,俘虜五百人,溺水而死者又千余人。叛軍大將徐璜玉、李秦授被俘。周摯率數(shù)騎逃去。史思明不知周摯軍全線潰敗,仍在攻南城,李光弼出示俘囚,史思明才知周摯敗退,只得垂首喪氣退回。①河陽大戰(zhàn)的勝利,不僅極大地挫折了史思明叛軍的銳氣,也阻止了叛軍的西進,保全了西京長安,使關(guān)中地區(qū)免遭叛軍的再次蹂躪。李光弼勞苦功高,肅宗加授他為太尉兼中書令,并詔令褒獎其赫赫戰(zhàn)功。詔令說:“自狂胡構(gòu)禍,寰宇未清,義勇竭于臣心,勛庸著于王室。頃者余孽,尚稽天討,蚊蚋相依,仍侵河外,是用仗其深略,為我長城,有穰苴之法令,亞夫之威略,遠能挫群兇之銳,全百勝之師,為廟堂之宗臣,成軍國之重任!雹谮街當。⒑薅淅罟忮鲇诤雨柾匪济鞔髴(zhàn)數(shù)月,成功地阻止了叛軍的西進,同時又收復了河陽之北的重鎮(zhèn)懷州(今河南沁陽),改變了腹背受敵的局面。這時有人傳言:駐守洛陽的叛軍都是燕地人,久戍思歸,上下離心,如果出擊,可一戰(zhàn)破敵。毫無軍事經(jīng)驗的陜州觀軍容使魚朝恩信以為真,屢次上言肅宗,請進攻洛陽。被勝利沖昏頭腦的唐肅宗又犯了當年玄宗迫使哥舒翰出關(guān)作戰(zhàn)的錯誤,命令李光弼立即進取東都洛陽。深諳敵情的李光弼上奏說:“賊鋒尚銳,未可輕進!边@時朔方節(jié)度使仆固懷恩嫉恨李光弼軍法嚴明,也隨聲附和魚朝恩,妄稱東都可取。于是,唐肅宗促使李光弼進取洛陽的使者相繼于道。李光弼迫不得已,命鄭陳節(jié)度使李抱玉守河陽,遂與仆固懷恩率兵并會同魚朝恩及神策節(jié)度使衛(wèi)伯玉進攻洛陽。 上元二年(761)二月,唐軍在洛陽之北邙山擺開陣勢。李光弼命唐軍依險設陣,而仆固懷恩卻布陣于平原開闊地。李光弼告誡他說:“依險則可以進,可以退;若平原,戰(zhàn)而不利則盡矣。思明不可忽也!雹倜衍婈犚频诫U處,勇而剛愎的仆固懷恩卻拒不聽命。史思明乘唐軍布陣未定之際,揮師沖殺過來,唐軍陣腳大亂,死者數(shù)千人,軍資器械遺棄殆盡。李光弼、仆固懷恩渡過黃河,退守聞喜(今山西聞喜),魚朝恩、衛(wèi)伯玉也逃回陜州。李抱玉聽到邙山潰敗的消息驚慌失措,丟棄河陽而逃。邙山一戰(zhàn),官軍損兵折將,河陽、懷州這兩個軍事要地皆拱手讓給了叛軍。叛軍乘勝西進,驚恐不安的唐廷急忙增兵陜州,以阻止叛軍西進。 ① 《資治通鑒》卷二二一,肅宗乾元二年。 、 《唐大詔令集》卷六○。 、 《資治通鑒》卷二二二,肅宗上元二年。 邙山之敗完全是由唐肅宗輕信宦官魚朝恩的無知妄言而作出的錯誤決策所造成的,但身為副元帥的李光弼卻引咎責躬,一再請求貶職,肅宗只得罷免了他的副元帥、太尉之職,以開府儀同三司、侍中,領(lǐng)河中節(jié)度使。 叛將史朝義乘邙山之捷率軍南下,進攻申、光等十三州。唐肅宗不得不再次啟用深孚眾望的李光弼,任命他為河南副元帥、太尉,兼侍中,都統(tǒng)河南等八道行營節(jié)度,出鎮(zhèn)臨淮(治今江蘇盱眙)。李光弼奉命,即刻帶病開赴臨淮,而監(jiān)軍卻以為兵少,請退保揚州,以避敵鋒。李光弼拒絕了這一建議,他說:“朝廷以安危寄我,賊安知吾眾寡?若出不意,當自潰!彼煲宦芳豺(qū)進入徐州,然后揮師西進,一舉收復許州,斬敵千余人,并活捉了二十二名叛將。史朝義分兵攻宋州,李光弼又擊敗其軍。寶應元年(762),李光弼進封臨淮王,并圖像于凌煙閣,給以功臣殊譽。 安史之亂已持續(xù)了七年之久,關(guān)中、河北、河南連遭兵燹,唐朝的賦稅收入主要依靠江南八道,人民負擔日漸加重,于是在翁山(今舟山群島)爆發(fā)了以袁晁為首的農(nóng)民起義。起義軍迅速攻占了臺州(今浙江臨海)、信州(今江西上饒)等郡,一時發(fā)展到二十萬人。李光弼遂命部將張伯儀進攻衙州,擊敗了袁晁義軍。至廣德元年(763),張伯儀擒獲了袁晁,鎮(zhèn)壓了這次農(nóng)民起義。 宦官魚朝恩因建議肅宗進取洛陽,致有邙山之敗,他在羞愧之余,反遷怒于李光弼。驃騎大將軍兼內(nèi)侍監(jiān)程元振嫉賢害能,也深忌李光弼的戰(zhàn)功。肅宗末年,二人專權(quán)用事,一再中傷李光弼。自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來瑱遭程元振讒言被誅,李光弼深自不安。這年十月,吐蕃軍進犯京師,即位不久的唐代宗倉皇逃至陜州,詔令李光弼勤王。他雖擁有重兵,但因懼怕遭魚朝恩等宦官的陷害,遷延不敢赴援。代宗返回京師,任命李光弼為東都留守,以觀察其意向。李光弼又以就江、淮運糧為由,領(lǐng)兵返回徐州,拒不就任。代宗將其母迎至京師,供給優(yōu)厚,以解嫌疑。 由于李光弼處危疑之地,擁兵不朝,諸將田神功等舉止輕慢,李光弼從此失去了往日的威嚴。他抑郁成疾,于廣德二年(764)八月卒于徐州。享年五十七歲。贈官太保,謚曰武穆。 李光弼足智多謀,在其戎馬生涯中,善于出奇制勝,以少勝多。他治軍威嚴而有方,代郭子儀為朔方節(jié)度使后,營壘、士卒、麾幟無所更改,而當他號令后,軍威更加威嚴。被譽為“自艱難已來,唯光弼行軍治戎,沉毅有籌略,將帥中第一”①。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史家稱他“與郭子儀齊名,世稱李郭,而戰(zhàn)功推為中興第一”。 、 《冊府元龜》卷三九三《將帥部》。 以上回答供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杭州圖書館
相關(guān)閱讀
更多資訊
- 劍靈組隊如何顯示隊員數(shù)字(劍靈申請組隊信息在哪看?)
- 劍靈極魔劍進化圖(最終進化魔劍)
- 劍靈角色信息不一樣(劍靈如何看人物屬性)
- 劍靈韓服最新(劍靈韓服最新劇情)
- 劍靈綁定大區(qū)(劍靈綁定大區(qū)如何解綁)
- 劍靈的劇情(劍靈劇情視頻)
- 劍靈如何退出戰(zhàn)斗(劍靈如何退出戰(zhàn)斗隊伍)
- 劍靈游戲官網(wǎng)下載(劍靈手游官網(wǎng)下載中文版)
- 劍靈新24人本從哪進(劍靈如何從副本出去)
- 劍靈小樹林是哪一個(找一個劍靈)
- 劍靈半月湖美景(劍靈半月湖美景攻略)
- 劍靈用ps4手柄玩嗎(劍靈能用手柄玩嗎)
- 劍靈武器殼子(劍靈的武器)
- 劍靈飛檐走壁在哪兒接(劍靈如何坐下來)
- 劍靈靈芝圈刷(劍靈刷靈氣)
- 劍靈幾級劇情結(jié)束(劍靈幾級劇情結(jié)束了)
- 劍靈赤水神功牌如何獲得(劍靈秘功牌和神功牌如何獲得)
- 劍靈TGP安裝301(劍靈lt補丁)
- 劍靈拳師的十里冰川(劍靈拳師鐵拳)
- 劍靈泰天王是誰(劍靈泰天劍)